快捷搜索:

烟台大众网 烟台的门户网站和惟一的新闻网站

烟台大众网烟台的门户网站和惟一的新闻网站

  从21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 点上,总结过去,筹划未来,编制和实施好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把 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为新世纪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开局,是一件事关 全局和长远的战略性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始终把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坚持两手抓、两手硬,解 放思想,开拓进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市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胜利实 现了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 步解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为烟台21世纪发展 奠定了坚实基础。“九五”期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发生的重大 变化,全市上下迎接挑战,知难而进,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整体经济 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80亿元,5年累计完成3 710.9亿元,是“八五”时期的2.2倍(现价),年均增长10.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626元 ,按现行汇率折算,约1640美元;其中一、 二、 三产业增加值5年年均分别增长1.9%、13. 4%和12.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69亿元,5年累计完成139.13亿元,年均递增21.44%,财 政支出完成44.41亿元,连续11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并做到县县平衡。

  2.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三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23.5∶47.3∶29.2,调整到20 00年的14.3∶51.8∶33.9,各产业内部结构也在调整中得到优化。第一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水果、水产、畜牧、蔬菜等蓬勃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第二产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形成了机械、电子、纺织、化工、医药、建材、食品等优 势产业和一批拳头产品;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较大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 、金融保险等日趋活跃,旅游、房地产、信息服务、证券等蓬勃兴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 重要力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5年累计完成投资859.3亿元,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5年递增11.3%。

  3.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实行各种形式改制的企业1.1万户,改制面达到94%,大多 数国有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企改革 发展“三年两个目标”基本实现。2000年,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0.3亿元。乡 镇企业改革创新步伐加快,其工业增加值5年平均增长14%。培植了一批企业集团,上市公 司达到8家,骨干企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到2000年底,全市个 体私营经济户数达到25.6万户,个体私营经济税收6.2亿元,所有制结构逐步完善,形成了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商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规模日益扩 大,证券、信息、技术、人才、劳动力等新兴市场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 用明显增强。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社会保障 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就业和再就业成效明显,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2.74%。投资、金融、财税、住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等,也都迈出新步伐 。

  4.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创办了一批三资企业,引进了14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 司,对外贸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了新发展。成功举办了APEC国际贸易 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产品展览会、两届果蔬加工技术与产业化国际研讨会暨展 览会等大型国际经贸活动,辟建了APEC工业园区、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烟台 出口加工区等新的开放园区,全方位、多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开放层次和质量不 断提高。200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1.39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接近30%,出口总额19 .66亿美元;“九五”期间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1692项,协议外资额31.67亿美元;5年累计 实际利用外资23.9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14.1%。

  5.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交通建设日新月异,完成了轸八高速公路、莱潍高速公 路、疏港高速公路、栖莱高速公路、蓝烟铁路复线一期以及烟台西港池二期等重点工程项目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743公里,比1995年增加820公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656.1万 吨,5年增长54%,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25个,新增12个;烟台民航开通国内外航线万人次,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港口、民航全 面发展的立体交通网络,全市交通运输货物发送量7566.6万吨。发电装机容量152.4万千瓦 。电线万多户,电线部/百人,所有行政村都通上了电线万户;城市信息化发 展迅速,烟台卫星地球站连接9个长途对端城市,国际互联网用户已达10.2万户。建设改造 了滨海北路、机场路、只楚路、环海路、污水处理场、500热力网、国际会展馆等一批关系 群众生活和城市发展的重点工程,城市形象明显改观,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 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6.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教兴烟”战略得到广泛深入实施,科技进步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全市5年累计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291项,经省认定 的高科技企业达到301家,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分别达到4处和15处,高新技术产品增加 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迈入“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城市”和“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 市”行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加强了普通教育,健全了职业教育体系,劳动者素质有了明 显提高,高考升学率保持全省领先地位。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老 年妇女儿童以及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成就,我市运动员在第27届奥运会上勇夺金牌,实现了 我省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我市获得了振兴山东体育特别贡献奖。可持续发展受到广泛重视 ,人口自然增长已达到零增长边缘,人口素质逐步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工作 取得新进展,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水质和声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规定标准之 内,污染物排放量有较大幅度下降,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 保护初见成效。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社会秩序保持稳定,获得“全国创 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7.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454元,扣除价格变动因素,5年平均增长4.5%和6.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163元, “九五”期间年均增长4.1%。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9平方米和26.1平方米。 全市恩格尔系数为39.9%。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61.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1.1 亿元,比“八五”末增加274.5亿元,人均达9100多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小康目标,正 在向富裕型迈进。

  展望21世纪初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严峻的挑战,总体上 机遇大于挑战,在新世纪,我市完全有条件发展得更快更好一些。

  发展的机遇: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世 界知名大公司的跨国兼并与重组频繁,经济信息化和新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露 端倪,对我市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产生积极 深远的影响;世界经济形势整体上呈好转态势,整个亚洲经济开始复苏,亚太地区将再度成 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板块之一,对我市开拓东亚和东南亚市场、开展与亚太地 区的技术交流和经贸合作,十分有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尽管会对我市部分产业 形成冲击,但总的看,对我市扩大农副产品、纺织服装、机电等产品出口,扩大利用外资规 模,优化外资来源与投向,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等,创造了更直接的机遇;国家将继续实施 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等宏观政策,对我市扩大投资、消费需求,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环境;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我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传统产业、 开展东西部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开拓西部市场和利用西部资源等,提供了新的契机;烟大铁 路轮渡、同三线大通道烟台段、蓝烟铁路复线和德烟铁路等公路、铁路大通道建设,将改变 我市交通末端状况,确立起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形成新的区位优势,必将拉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面临的挑战: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冲击,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负面影响,有效需求 不足的矛盾,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等。从我市情况看,水资源供需矛盾 尖锐,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层次人才紧缺;经济结构性矛盾突 出,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 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快,地方财力不足;体制创新能力和企业 经营活力不强,经济发展软环境有待改善。

  “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 党的基本路线,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突出加快发展主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 的关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为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在工作指导上,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牢记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二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 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

  三是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烟、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 发展战略,加快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推动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 综合竞争力,再造烟台经济发展新优势。

  四是坚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富裕人民为目标,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努力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就业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民生活由小康型向富裕型 迈进。

  五是坚持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为保障。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相一致,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推进依法治市,维护社会稳定。

  1.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到2005年达到1550亿元左右,人均23520元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70亿元、795亿元、58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10.5%和 13.5%左右。

  2.财政收入。财政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72.5亿元, 年均增长14%。

  3.产业结构。到2005年,三次产业比例关系调整为11:51:38,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 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4%。

  4.投资与消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5年累计完成1530亿元左右;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左右。

  5.对外经贸。实际利用外资5年累计达到25亿美元以上,进出口总额5年累计达到260亿美 元左右,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6%左右。

  6.人民生活。到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 00元以上,年均分别增长6%和8%;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3平方米,农民人均房屋使用 面积达到30平方米;电线部/百人以上;人均期望寿命75岁;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4%以内。

  7.可持续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总人口控制在660万人左右;耕地保持 在698万亩左右;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每年降低2个百 分点以上;工业“三废”实现达标排放,工业废水处理率提高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 理率提高到85%以上,工业废气处理率提高到100%;林木覆盖率达到32%,生态环境优化,城 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在完成“十五”计划的基础上,再经过5年的努力,到2010年,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经济结构的全面升级,成为经济实力雄厚、城市 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的地区,力争基本实现现代化,进 一步拉开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框架。

  1.经济实力。全市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9%,到2010年,达到2230亿元,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达到3.3万元左右,按现行汇率折算,约4000美元;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40% 左右;工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农业增加值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8.5%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2%左右。

  2.生活质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00元,城 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5平方米,农民人均房屋使用面积稳定在30平方米,恩格尔系数降 到30%左右,电线部/百人以上,人均每日摄取热量和蛋白质显著提高,相当部 分家庭拥有轿车。

  3.国民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6岁及以上人口识字率达到95%以上;每万人 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750人以上;每千人拥有医生2人以上;人均预期寿命75岁以上。 

  4.社会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到55%;非农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提高到65%以上; 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0%左右;“三废”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98%左右,实现经济、社会、人 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

  5.经济体制。建立起比较完善、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化 、企业制度现代化、保障制度社会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以增加农民收入为 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尽快建立起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高效农业和 农村经济结构新框架,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到2005年,全市粮食生产能力保持在280 万吨左右,油料总产稳定在45万吨左右,果品总产量300万吨左右,农副产品出口量突破100 万吨,乡镇企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2%和10%。

  粮食生产,基本保证有效供给,主攻单产和质量,适度压缩普通粮 食生产,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型品种,积极培育、引进、推广新的高效优质品种,扩大优质产 品生产,实现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并搞好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 益。油料生产,适当扩大花生种植面积,重点发展高产、高蛋白、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 ,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突出烟台果品优势,大幅度提高果品质量,优化果品结构,扩大高 档精品果和加工专用果生产,加快我市果品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树立“烟 台苹果”、“莱阳梨”品牌形象,发挥品牌效益,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发展优质草莓、大 樱桃等名、特、优、稀果品的设施栽培,适度扩大干杂果种植面积。加大果品产后处理和深 加工力度,发展果汁、果酒等深加工系列产品,实现果品多次增值。发挥林果优势,发展观 光农业。

  稳定发展生猪和蛋鸡生产,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突出发展肉 鸡和奶牛生产,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名牌畜禽产品和加工制品,增强市场竞争 力,使肉类、禽蛋、奶类人均占有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技 术水平和综合防治能力,建成无规定疫病市。

  以发展加工出口和冬春保护地蔬菜为重点,适当调减低档菜的种 植面积,扩大设施栽培和反季节栽培面积,大力发展高产、优质、抗病、无公害品种生产, 提高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比重,增强市场均衡供应和出口创汇能力。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 使之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十五”期间,重点抓好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科 技示范园建设和蔬菜加工企业的发展。

  一是促进龙头企业规模化。强化对5个省级和30个市级农业龙 头企业的扶持和指导,争取“十五”末,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利税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 达到10个,销售收入过5亿元、利税过5000万元的达到20个。二是促进基地和市场外向化。 积极利用外地农业资源,建设新的原料和加工基地;发挥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利用南北气 候条件差异,发展便于南运北调的农副产品;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目标,把烟台建成重要 的有机食品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三是促进经营主体多元化。鼓励引导乡镇企业、 国有大中型工商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城镇职工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集中 更多的资金和技术进行农业开发。四是促进利益关系契约化。通过合同和契约的方式,规范 产业化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配套协作、共同发展。五是促进服 务社会化。鼓励发展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 护体系;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为农民提供技术、农产品产销信息等服务,推进农业智能 化。

  加大科教兴农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扶持建立 一批优势明显的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尽快在良种选育、种苗脱毒、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 储藏、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实施良种化工程,选育高产、优质 、抗逆性强的作物新品种;加快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各方面的 精准化操作控制和管理;以发展大中型、复式作业机械为重点,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抓好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普及实用技术和先进管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 素质。

  抓好果品、蔬菜、水产品等批发市场和绿色通道建设,有重 点地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发建设烟台农产品一条街、专卖店、批发中心和展销中心,扩大农产 品市外销售比重。努力改进交易手段,大力发展农产品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销售、网 络交易等新型营销方式,扩大销售渠道。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推广适用的农 产品质量标准,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

  引导乡镇企业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改善管理,实现机制、 技术和管理全方位创新。以科技为先导,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努力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组织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高效 农业开发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业。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 机结合,促进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加强重点乡镇企业集团建设,加大乡镇企 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 

  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落实党 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和土地流转补偿机制,促进土地依法有 序流转。因势利导、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挥各 类中介组织的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减负政策,切实减 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进一步强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依据国家产业政策,以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产业发 展趋势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按照改造一批、壮大一批、培植一批、转移淘汰一批的总体 思路,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名牌开发力度,把改造传统产业同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发应用纳米等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 技术,实现支柱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整个工业优化升级和 持续发展。“十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壮大8大支柱行业,鼓励发展8 类新兴导向产品,改造提高8类传统优势产品,培育150个大型企业集团和骨干企业。全市工 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全部国有工业及限额以上非国有企业利税年均增长14%。

  电子工业。发展方向是数字化、网络化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与电子材料、软件产业。重点 培育以东方电子集团、正海电子网目板公司为代表的骨干企业,扶持电力自动化系统、系列 彩管显示荫罩、平板显示器等10个新经济增长点产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 品和具有技术优势的基础材料拳头产品。

  汽车工业。全力推进经济型轿车整车项目,争取2002年整车下线,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扩大 规模。以烟台汽车厂为龙头,加快发展农用车,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市场份额。加快 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机械工业。充分利用国家振兴装备工业的政策,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为各行业提供先进和成 套的技术装备,争取有更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由机械大市逐步建成机械强市、出口大市 。汽车发动机、内燃机及其零部件、农用机械、挖掘机、机床附件、通用基础件等行业,实 现技术升级,形成规模化、系列化生产基地;制冷行业,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开发环保型制 冷产品;造船行业,向超大型船舶及水上非船舶超大型构件设施发展。

  纺织工业。以特种化纤和纺织最终产品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氨纶、锦纶、芳纶等化纤产品 ,保持氨纶等特种化纤国内领先优势,依托化纤产业链,向上、下游产品延伸,建设烟台特 种化纤基地;搞好传统纺织产品的更新换代,积极发展毛精纺布料、高档针织内外衣、名优 服装、亚麻系列用品,实现全行业优化升级。

  建材工业。围绕节能、节土、利废,淘汰落后工艺,发展具有高强、轻质、多功能的加气混 凝土、水泥纤维压力板、石膏增强纤维板、粉煤灰大型屋面板、轻骨料砌块及各种优质空心 制品,并配套发展装饰装修材料、建筑屋面材料和防水、保温材料,加快开发、生产新型墙 体材料。稳定非金属原矿和初加工产品生产,发展磨擦材料、密封材料和高纯、超细、改性 产品及深细加工制品。

  医药工业。把生物工程及新药生产技术产业化放在首位,加快植化药物生产基地建设,着力 发展海洋药物,大力发展新型抗生素,重点培育生化药物品种,依靠技术优势、资源优势、 市场网络优势,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医药工业发展格局。

  食品工业。加快天然果汁、葡萄酒、保健酒、啤酒等饮料业的发展,抓好方便面等食品生产 、果蔬罐头、食用菌及蔬菜加工、速冻食品、海洋水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提高和规模膨胀,发 挥传统优势、资源优势,通过技术、管理、品牌等要素的输出,扩大产业规模,开拓国内外 市场,争创更多的全国和世界品牌产品。

  黄金工业。加大对黄金工业探、采、选、冶全过程的科技投入力度,在工艺技术上取得新突 破,通过存量资产优化重组,壮大黄金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我市黄金资源 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加快黄金制品加工技术的引进、开发,大力发展黄金深加工业,提高 黄金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以金为主,多业并举,积极发展非金产业,实现由黄金大市 向黄金强市的历史性转变。

  电力自动化系统及软件产品。抓好软件园建设,培育软件产业集团,大力开发生产操作系统 、支撑软件、应用软件,发展以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为基础的工厂化生产,以电力自动 化管理、控制设备与软件为重点,带动软件业的发展与兴起,在拓宽电力自动化领域产品市 场深度和广度的前提下,向其他领域延伸。

  电子信息产品及新型元器件。加快荫罩产品、工艺、设备的开发和创新,建成纯平宽屏荫罩 项目,并向组装高档显示器方向发展;导电玻璃,开发电致变色反光镜、触摸屏和热反射玻 璃等新产品;电解铜箔和覆铜板,淘汰低档产品,向高档次、高质量、超薄型发展;发展在 国内国际有一定优势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球焊金丝、钕铁硼高性能磁体、场致发光显示器、 显像管电子涂料、液晶材料、特种漆包线、辐照电缆、光缆等。

  特种化纤。氨纶,保持和发展规模及技术优势,在品种上,向易染、耐氯、超细旦、高伸长 、差别化纤维发展;在规模上,扩大到1万吨;在产品延伸上,建设年产5000吨四氢呋喃聚 醚乙醇项目,以产顶进。锦纶,加快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下游产品档次。芳纶, 引进俄罗斯技术,开发芳纶1313,达到聚合500吨/年、绝缘纸150吨/年生产能力。

  聚氨酯及深加工。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自主开发MDI和HDI、高档PU树脂、超细纤维革 等系列产品,MDI生产能力提高到5万吨,超细纤维合成革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平方米。聚氨 酯深加工,以汽车内饰件为发展方向,开拓国内外轿车、客车市场,建设汽车内饰件生产基 地。

  植化生化药物。继续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维脑路通、普乐林、β—七叶皂甙钠、肛泰、三鞭 系列、益心胶囊等成熟产品,扩大规模,开拓市场。重点开发和培育国家一类新药抗癌药物 YH—16和抗流感药物反义寡核苷酸滴鼻剂及国家二类新药抗癌复方莪胆油注射药、肾慢衰药 肾海康胶囊,开发银杏叶提取物及制剂、花青素、罗红霉素分散片等,迅速形成规模化生产 能力。

  数字化、网络化产品。围绕重大信息化工程和网络系统建设,大力开发、生产各类电子信息 工业数字系统装备、终端配套及软件产品,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城市交通指挥自动控制系统 、智能卡阅读器、数字远程电话视像报警系统、DVD视盘机、DVD光盘母盘等达到规模化生产 。

  大型船舶及水面超大型构件设施。进一步壮大现有船舶修造业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向建造超大型油轮、超级豪华旅游轮、大型钻井平台及海上石油设施、深水布管船等大型 特种工程船舶和水上炼油厂、水上发电厂等非船舶超大型构件设施方向发展。依托造船工业 ,拉动金属加工等相关行业发展。

  高档乐器。实施提高产品档次、开发新产品为主的改造工程,扩大立式钢琴、三角钢琴生产 规模,开发研制数码钢琴,新建铜管乐器、电声乐器项目,建成集科研、开发、生产营销于 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乐器基地。

  主要包括:酒类,有色金属,制冷设备,内燃机,锁具,黄金,钟表,机床工具及通用基础 件等。“十五”期间,抓技改,扩规模,上水平。

  市属工业,近期重点培育东方、张裕、氨纶、正海、万华、冰轮、莱动、有色、三环以及啤 酒等10大企业集团,经过5年努力,10户企业年销售收入总计达到300亿元,利税达到70亿元 。培育华润锦纶、烟台东星公司、烟台泰山造船、烟台龙凤钢琴等30个左右的特色骨干企业 。县市区属工业,重点培育和发展70个骨干企业和集团。乡镇、民营企业,重点培育和发展 南山、龙大、新牟、方圆、只楚、荣昌、绿叶等40个企业集团。

  培育企业集团,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发挥名牌产品效应,搞好 资产增量与存量调整的结合,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 团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发挥上市公司的作用,积极开展资产重组,通 过吸收合并、资产置换和兼并联合等途径,壮大集团实力,带动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在培育企业集团的同时,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税收、金 融、科技教育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中小 企业加入大型企业集团,为大企业配套和服务,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高水平的思路,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 提高传统第三产业,发展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兴第三产业,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 会化步伐,明显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 比重。

  增强全民旅游意识,加大旅游投入,开发旅游精品,优化旅游要 素,完善旅游管理、投融资和市场机制,搞好旅游宣传促销和区域旅游协作,开拓国内外市 场,引导促进假日旅游,巩固和发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果,使旅游业尽快成为新兴支 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把烟台建设成为“吃、住、行、游、购、娱”综合配套,集“游 乐、休闲、度假、观光、修学”于一体,有特色、高品位的中国旅游名城。“十五”期间, 全市重点包装开发城市海滨、历史文化、海岛生态、森林生态、农业观光和工业参观等旅游 项目,抓好烟台山、东炮台、崆峒岛、塔山和南山公园旅游景区、养马岛、昆嵛山、开发区 金沙滩旅游度假区、蓬莱阁旅游景区、龙口南山、长岛旅游景区、牟氏庄园、云峰山等旅游 景区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旅游线路,统一旅游形象广告,逐步由过境观光旅游向 度假休闲旅游转变。市区中心旅游景区开发,突出滨海特色和人文底蕴,包装开发烟台山— 黄海娱乐城—养马岛旅游风景线,将烟台山、芝罘岛、崆峒岛、会展馆、东炮台、黄海娱乐 城、养马岛等景点串联起来,使其成为市区旅游的“亮点”。到2005年,实现年接待海外游 客2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亿美元,旅游业总收入突 破1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把烟台建成有特色、高品味的中国旅游名 城。

  按照“市场导向、总量控制、以销定建”的原则,重点发展经济 适用房,有计划地建设面向高收入阶层的高档住宅和写字楼,搞好廉租屋建设,解决低收入 居民和贫困户的住房问题。市区重点搞好黄务组团、莱山、世回尧小区的建设,加快城乡结 合部旧村改造步伐,提高居民居住水平。加大住房制度改革力度,加快住房社会化、商品化 步伐;放开搞活房地产二级市场,扩大购房信贷规模,推动住房交易市场快速发展,促进居 民住房消费,把住宅产业培植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建筑、建材、装饰装修等相关行业发 展。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全面实施“两证两书”制度,建立健全住宅规 划设计审批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监理监督制度。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建立和落实建设 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强化建设项目管理、设计和施工管理,确保全 市建设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制定烟台物流发展规划,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发挥烟台作为全 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的优势,建设具有综合管理、协调指挥以及信息收集、加工、输出功 能的烟台公路主枢纽组织管理、物流管理中心,构建由物流基地、公路主枢纽工程、区域物 流中心、配送中心及其他物流设施组成的烟台综合物流系统。以莱阳、龙口两个交通和区位 优势明显的市为试点,引入现代物流业的规范化管理机制,建设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形成 区域性物流中心,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全面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将企业的仓储 、运输、包装、装卸等辅助生产环节分离出来,实现物流管理社会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以烟台出口加工区为龙头,发挥港区结合优势,发展仓储、加工、保税业务和对外转口贸易 ,建设立足进出口贸易的现代化港口物流园区。以我市海关、税务、商业、贸易、金融、制 造、商检、邮政等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环节的信息流为基础,在统 一增值网络服务平台上,实现价格、供求、货物信息联网传递和发布,以及资金结算的计算 机网络化,建立高透明、高效益、低成本、国际化的综合性物流商品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各类电子商务系统。进一步改善口岸环境,开展进出境快件业务 ,加快货物通关速度,确保货物通行快速、便捷。提高口岸综合管理水平,搞好口岸服务, 实现陆、海、空口岸报关报验无纸化、通关业务和关后服务处理无纸化。

  加快商贸流通企业改组改制步伐,培育骨干商贸集团,提高经 营效益。加大特色市场培育力度,不断提升市场档次,重点抓好综合批发市场和果品、海产 品、蔬菜、畜禽、石材、汽车交易、旧货调剂等专业市场建设。

  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加快从福利型向经营型、分散型向规 模型、政府行为向市场行为的转变,推动社区服务业快速发展。在继续对民政救助对象提供 福利型服务的同时,全面开展便民服务,促进大众文化、全民健身、终生教育等新兴服务业 发展。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在城市中心地区和居民小区,建立社区服务公司,实 行区域分工、综合调度。切实搞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原有小区创造条件实施物业管理,新 建小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并向高层次优质服务推进。

  大力发展会计、审计、公证、仲裁、咨询、技术、法律服务、 项目评估、质量检验、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加强对各类中介组织的资格认证和规范管 理,树立中介组织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发挥我市现有会展场馆的作用,按照“办会主体企业化,运作方式 市场化”的思路,进一步培植果蔬会、APEC相关会展、全国五金商品交易会等具有一定声誉 的会展项目,办出一批会展名牌,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入世”为契机,运用WTO规则,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经 济合作与竞争,拓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努力构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的对外开放 格局。到2005年,全市出口创汇总额达到41亿美元,年均增长16%;“十五”期间,实际利 用外资累计达到25亿美元以上。

  一是吸引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投资。“十五”期间,每年选择3~5家 跨国公司、国外大财团、大商社进行跟踪研究,摸清投资意向和资金流动趋势,有针对性地 开展沟通和联络,逐步建立起配套的生产体系。抓住国家扩大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性公司经营 范围的机遇,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投资性公司,推动跨国公司将先进的国际营销网络引 入我市,并在我市建立研究开发中心。二是积极拓展利用外资渠道。通过企业境外上市、境 内外企业的联合兼并、BOT以及高科技类企业的风险融资等方式多方面吸引外资。选择部分 优势企业,搞好代理和包装,争取在海外上市,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方面实现大的突破。三 是扩大利用外资领域。根据国家开放市场的统一部署,争取在我市设立外资金融机构;争取 国家在我市进行中外合资保险公司试点;争取在我市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商业零售、批发 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的外贸公司;争取医疗、保健、疗养等社会服务领域和会计、法律 服务、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领域利用外资实现突破。四是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综合采用委托 招商、中介招商、网上招商等方式,推进招商运作向政府推动、中介服务、企业为主的模式 转变。五是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积极发展境外投资业务。扶持各类在技术、设备、产 品等方面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拉美、非洲、中东及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兴办加工装配项目, 进行矿产资源、木材资源、渔业资源开发和种植业开发,引导机械、纺织、轻工、建材、化 工、电子等行业逐步向海外转移剩余生产能力,采取合资、合作、独资的形式,大力开展境 外加工装配业务,变产地销为销地产,努力扩大国外市场份额。

  充分发挥企业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把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 各个环节放到全球范围内综合考虑,选择最佳地点、最佳方式,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加 工和销售。一是发展创汇农业。抓住加入WTO后各成员农产品关税减让和削减补贴的有利时 机,扩大我市有竞争优势的水产品、水果、蔬菜、花生等农产品出口生产,争取国家和省在 我市规划建立蔬菜、肉禽、果品、水产品出口生产加工试验区,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实行集 中投入、进出结合、引进技术、提高质量、扩大出口,形成创汇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把我市 建成立足日、韩,面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菜篮子”。办好果蔬加工技术与产业化国际研 讨暨展览例会,使其成为中国果蔬产业与世界各国果蔬信息、技术交流、产业合作与产品交 易的重要场所,努力推进我市果蔬生产和加工的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二是调整纺织服 装出口结构。适应世界纺织品与服装贸易规则的调整,提高纺织服装出口档次,实施名牌战 略,努力提高我市纺织服装出口产业的技术创新开发能力。选择一些名牌企业、名牌产品,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和扩大我市纺织服装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三是扩大机电产品和成 套设备出口。努力扩大制冷设备、挖掘机、船舶、刹车盘、齿轮箱、农用机械等一批具有较 强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企业,开发符合国际技术标准的机电产品,发展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四 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以烟台出口加工区为龙头,以电子部件、造船、食品、皮革制品、家 具、纺织服装六大行业为骨干,以万家企业为基地,带动全市加工贸易发展。到2005年,全 市加工贸易出口额达到20亿美元以上。五是扩大进口贸易。抓住“入世”后进口关税总水平 降低、非关税进口限制减少的有利时机,增加高新技术和急需设备的进口,扩大紧缺原材料 进口,适当增加消费品进口,做好进出口结合文章。

  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 空间。在巩固日本、韩国、香港等亚洲主销市场的同时,重点开发东亚、东南亚市场,保住 长期客户和销售渠道,积极扩大经营范围,谋求商品贸易、工程承包和海外投资的相互融合 。主动与欧美跨国公司、大型连锁销售企业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其先进的贸易基 础设施和营销网络,发展国际连锁商业贸易。实行双边贸易、多边贸易等多种贸易方式联动 ,全面开拓拉美、非洲、中东及中东欧等市场。

  加快投资环境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努力创建符合国际惯 例、国际标准的政策、法制和服务环境。对外资企业落实国民待遇,切实为外商搞好服务, 坚决制止一切形式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进 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后期管理和服务 ,及时协调解决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区域 建立仿真式的外商居住区,办好国际学校,为外商提供安全、便利的生活学习环境。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坚持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吸收外资 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建区方针,着力推进与跨国公司的合资 合作,发展新材料、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电子通讯、汽车、机电等支柱产业。到2005年, 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出口额达到15亿美元,地方财政 收入力争达到10亿元,投资软硬环境达到国家级开发区一流水平和国际通行标准,建成外向 型、现代化工业新城区,成为全市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龙头。烟台出口加工区,要充分利 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发展一批新兴加工贸易企业,特别是高科技、高投入、高附加值、 高创汇、深结转加工和产业关联度高的“链条”企业,进区开展加工贸易。到2005年,加工 区年加工贸易额达到10亿美元,建成技术引进的先导区、出口创汇的重点区、经济国际化的 试验区和规范加工贸易的示范区。9 个省级开发区,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招商 引资力度,培植龙头骨干企业,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努力建设成为县市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 龙头。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各项优 惠政策,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原则,以骨干知名企业为主体,与西部地区开展多领域、多 渠道、多形式的联合与协作,搞好产业、技术、品牌、管理优势与西部地区资源、市场优势 的对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合作的重点是:开发西部农业和矿产资源,建立原料基地和加 工企业;开拓西部工业品市场,发展边境贸易和出口贸易;参与西部企业资产重组和改制, 加快工业产业扩展和产品转移;组织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参与西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加强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到西部发展科技服务业等。

  积极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进一步实施“科教兴烟”战略,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劳动 者素质上实现大的突破,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增加科技投入。“十五”期间,全市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市财 政科技经费占预算内财政支出的2%以上。一般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要达到年销售收入的1%~ 2 %,重点企业要达到3%~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10%。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力度,建 立健全高新技术产业扶持资金,探索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

  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实施“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市”工程,重点培育 东方电子、张裕、正海、氨纶、冰轮、万华、三环、荣昌、绿叶、皮革研究所、机械工艺研 究所等企业(院所),成为全省、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典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 产品和产业,创出一条具有烟台特色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筹 建以烟台荣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基地的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抓好登海集团、只楚民营科技 股份公司、绿叶公司、荣昌公司等民营科技企业,在不断膨胀规模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 实现高字突破,逐步形成具有雄厚科技经济实力的民营科技企业集团。

  3.建立以科研院所、高校为依托的知识创新体系。加强与烟大、煤院、烟师、莱农、海航 、兵器工业部52所、航天513所、省水产所等驻烟高校、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其知识、技 术、信息优势,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驻烟高校创办大学科技园。鼓励企业与国内大专院校 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开发引进高科技成果。加强与我市聘请的中科院10位科技顾问联 系合作,使之成为我市科技发展的高级智囊团。加大市属科研机构改革力度,采用进入企业 、转化为科技企业或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等方式尽快转制。

  4.建立以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为纽带的创新服务体系。重点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 系,发展技术中介机构和经纪人队伍,繁荣科技第三产业。建设发展烟台、莱州、招远、龙 口、莱阳5处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选择10处既有技术依托、又有推广实施能力的单位,组 建市级技术推广示范中心。发展壮大科技市场,逐步形成手段现代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 业化的集信息、咨询、评估、交易为一体的科技中介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展专利事业 。

  5.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以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制药技术的研究开 发为重点,以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做大特色园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布局和产业政策扶持等方面,适 度向高新区倾斜,带动高新区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和创业环境,发挥中俄基地国际企业孵化 器的优势,广泛吸引高新技术项目进驻孵化和中试,吸引高新技术项目进区落户,逐步使高 新区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密集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设,突出 留学人员创业特色,培植高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金种子”;加强园区软硬环境建设,完善工 作机制和优惠政策,在引进高新技术和高层次人才上实现新突破。加快烟台农业高新技术开 发区和烟台果业高新技术省级开发区建设,使其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深加工技术的聚 集地和辐射源。规划建设烟台软件园,提高软件自主创新能力。“十五”期间,全市培植10 个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高新技术核心企业,抓好10个前沿性高新技术项目,全市从事高新 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企业发展到800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50家;高新技术产品达 到800项;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4%。

  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 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营造人力资源优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

  1.全面加强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学前三年教育,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推进以 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逐步形成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 创造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运用系统、动态的评价制度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启发性教育方 式为主线.调整优化高中段教育。坚持普、职协调发展的方针,适度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普及 高中段教育。推进普通高中现代化,力争5~8所普通高中跻身全国千所示范性重点高中。规 范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培养各具特色、各 有专长、专业对口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市区和县市区部分中学为重点,建设数字校园, 发展网络教育。

  3.扩大提高高等教育。构建以烟台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的社区学院体系,开拓高等教育渠 道,扩大招生规模,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加大对驻烟高校的支持力度,扩大与国内外知 名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鼓励驻烟高校争取重点学科在增设硕士点的基 础上,设立博士点,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在高新区规划建设大学城,吸 纳国内大专院校来烟投资办学。

  4.重视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完善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制度,继续办好 自学考试、电大、函大、夜大,积极发展网络式远程教育、函授教育、岗位培训等多种办学 形式。以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技能为重点,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知识水平、技能和管理 能力。重点加大工程技术人员再教育力度。 

  5.积极发展民办教育。积极稳妥地改革公办学校办学体制,实行“公办民助”,抓好新建 学校股份制试点,吸引社会力量依法投资办学,努力实现教育投入多元化。扩大民办教育规 模,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争取到“十五”末,建立起1~2所民办高校和一批优质民办 教育机构,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 的办学体制,逐步形成在政府宏观管理下学校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

  1.引进高层次人才。发挥好留学生创业园区和两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作用,建设博士后 公寓,吸引更多的留学人员和博士后人才到烟台创业发展;加强与国内大院大所、人才市场 、中介机构以及涉外单位、驻外机构的联系,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一批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 优秀人才和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家,对户口不便落在我市和愿在外地为我市服务的人 才实行“柔性”引进,可以户口不迁、编制不动、单位不变,可以两地工作、跨区服务、来 去自由;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并与引进资金、项目等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智力、资金、项目 “一体化”引进。放宽大中专毕业生进市区政策,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市区就业。

  2.培育高精尖科技人才。一是强化现有两个博士后工作站在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方面的孵 化器作用,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再设立1~2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同时以30家重点企事业单 位为主体,构筑全市人才高地,力争综合科技实力和人才层次结构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增强我市对优秀人才的集聚效应。二是加大对学科(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力争有20 0人入选省“222育才工程”。三是选拔2000名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 同行业有一定影响的科技人才进行强化培训,每年选送200名以上优秀人才出国研修,选送1 0名优秀人才出国留学。

  3.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人才。着眼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采用理论深 造、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加快培养造就职业企业家队伍,培养优秀领导人才。加大干部人 事制度改革力度,为优秀领导人才的成长、选拔和任用创造条件。

  4.完善市场化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办好烟台市人才市场,使其成为全市人才信息发布、 交流配置的中心,逐步建成立足胶东半岛,联接全国各地的国际化、区域性人才市场。积极 推行人事代理,实现人才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ASP编程,从根本上解除原来的人事管理 办法对人才流动的束缚。大力推行专业技术职务社会化评审、评聘分开改革,建立科学的人 才评价机制,落实用人单位用人自主权和人才择业自主权,推进人才市场两个主体到位。

  5.改善人才工作生活环境。设立烟台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对硕士学位以上的引进人 才实行一次性住房补贴政策,对有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实行奖励政策,提高知识产权在企业 注册资本中的比例,使烟台成为各类人才向往的地方。

  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实现产权关系清晰化、产权 主体多元化、产权代表人格化、产权交易市场化、产权保障法制化的改革目标。授权经营的 企业集团和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对权属企业要积极推行产权制度改革,采取鼓励政策,推动 国有资本退出和再投资,活化国有股权,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带动力。

  现有大中型企业,三年内基本完成多元投资 主体的公司制改造,率先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做好企业上市工作,对符合上市条件的 重点企业,加大培植力度,促其尽早上市;对尚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优势企业,特别是高新技 术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并规范运作,创造条件争取上市,形成上市公司、非上市股份有 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组成的公司制企业梯次结构。规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 》要求,对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从股权设置、股权变动、议事规则、决策程序、 决策执行、监督制约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完善。重点规范董事会、经理层的产生程序,推进 大中型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实行国有企业经理层人员竞争上岗,强化股东会、监事会 职能。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抓好 “管理示范工程”,实现管理创新。

  按照“国家 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完善“管理机构—营运机构—经营主体” 三个层次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行使 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职能,对经营性、非经营性及资源性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监督。根据全 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总体规划,“十五”期间,基本完成各类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全面 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积极推进企业分类定级、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和经营者年薪制及期股、期权制,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效 绩评价制度和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专职监事会主席、财务总监、审计监督等国有 资产监管制度,把行政监督、企业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各个层次监督职 能落实到位。加强对境外投资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按照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 宏观调控、发展资本市场、完善服务体系的改革目标,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投 融资体制,企业投资项目的管理由政府审批制改转为登记备案制。改革政府资金投入运营机 制,建立出资人制度,由规范的政府投资主体负责项目的投资运作和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 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和资本金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投资的风险约束和利益激励机制,使企业 依照市场法则,从事投融资活动。放开投资领域,凡允许外商进入的领域,允许社会投资进 入;清理、取消不利于社会投资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各种限制性、歧视性政策,改善融资环 境,逐步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形成一个财政信用和社会信用互相补充的融资担保体系 ,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证 券工作的协调指导,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增强其融资能力和竞争实力,积极创造条件,吸引 证券经营机构、期货经营机构进入我市,进一步改善交易环境,活跃二级市场。

  强化财税经济观念,加大依法治税力度 ,提高纳税人纳税意识,营造良好的治税环境,实现经济税收协同化、税收管理法制化、征 管手段现代化、税收队伍专业化,真正做到应收尽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财政秩序, 严格财政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建立预算透明、政府采购、集中收付的新路子,实现收支直达 、财政统管,提高财政调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

  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科学划分政 府部门职能,加快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步伐,使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 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宏观管理工作上来。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部门审批事项 ,减少环节,简化程序。深化完善《办事效率监督卡》和办事效率承诺服务制度,切实提高 机关办事效率。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加强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思想活跃、开明开放的 人文环境,政策宽松、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执法规范、司法公正的法制环境,廉洁透明、 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原则,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综合配 套改革。调整事业单位布局,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完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建立用人与择 业的双向选择机制;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考核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促进事业单 位健康发展。

  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的总体要求,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提升中心城市整体 功能,壮大县市域城市经济实力,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的城镇体系,提高城市化水平,充分发挥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到2010年,全 市城市化水平提高到55%,成为全国城市密度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加快五区融合,膨胀中心区规模和实力。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 继续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发展八大组团,形成组团式滨海城 市格局。“十五”期间,膨胀发展莱山区,完善提高芝罘区,加快建设福山现代化工业城区 ,强化牟平综合发展区,壮大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完善城市功能,规范城市管理,提升城 市形象。在建筑规划上,充分发挥依山傍海的自然优势和组团城市的空间优势,体现山海相 映、碧海蓝天的滨海城市特色和现代城市风貌,注重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开发,高起 点规划、高档次设计、高标准建设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建筑群体,塑造独特的、高品位 的城市形象。在城市空间布局上,适当降低芝罘区建筑密度,控制住宅开发,加大东部和南 部新区开发力度。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烟台市新的行政中心,使其成为烟台市的标志性 、形象工程之一。强化规划刚性,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打好建管基础,有效制止破坏性建设,切实防止建设性破坏,杜绝计划外工程。

  城市交通,抓好加快五区融合的城市快速道 建设,开工新建红旗路(内环路),打通塔山隧道,完成迎祥路至五区连接路的南北通道建 设,抓好青年南路、轸大路(轸格庄至界牌)、成龙线(轸格庄至牟平城区)、牟黄线(福 山城区段)等主干道拓宽改造,努力构筑连接五区的市区主干道框架;完成滨海中、南路建 设,为滨海观光带开发提供基础条件;搞好北马路、幸福南路等道路整治改造,全面提高城 市道路档次。到“十五”末,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市燃气,加快引用渤海石 油天然气工程建设,争取“十五”末,实现向我市陆域范围内的主要城镇供气。集中供热, 加快大型供热项目建设,扩大500热力网规模,搞好开发区、福山区、莱山区等新热源开发 建设。“十五”期间,市区新增供暖面积800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完善套子湾城市污 水处理管网,保证正常运转, 确保达标排放,建成莱山区、牟平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 对城市固体废物实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完成市区新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 居民生活垃圾全面实行袋装化、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提高危险废物处理率,有效控制危险 废物污染。全面推广使用可降解性塑料、纸包装用品,防治城市“白色污染”。城市绿化, 坚持草树结合,乔灌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继续实施城市绿化系统工程,搞好山、海 、河、岛、路、区绿化。市区重点是提高绿化率和绿化品味,为市民建设绿色家园。搞好海 滨广场、迎宾路广场标志性地段建设,形成代表城市形象的精品工程。搞好山体全面绿化和 公园建设,加快城市园林化改造,建设城市“绿色屏障”。搞好沿夹河、沿海及主干道两侧 绿化,建设“绿色走廊”。扩大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消灭裸露地面,实现大树成廊,绿茵 成片,广场成形,城中有林,林中有城,城市、生态、人居和谐统一的生态城市和风景园林 城市。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健全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装备,建立先进的火灾报警和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搞好火灾预防。加强人防工作,搞好平战结合,提高综合防御能力。

  按照“控制规划权、下放管理权、强化监督权”的思路,理 顺现行市区管理体制,消除职能交叉和管理真空,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 设,建立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形成分级负责、有效制衡的城市管理格局,调动各级建设 城市、管理城市的积极性,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在理顺市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统一 五区地名,统一五区电信收费标准,统一五区公交线路编号,强化大市区意识。加强社区建 设,探索完善“两级政府(市与区两级)、三级管理(市与区两级政府加上街道)、四级网 络(市、区、街、居四级形成以居委会为主的责任落实网络)”的新体制,完善社区功能, 改进社区管理,强化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经济,繁荣社区事业,优化社区环境,建设现代化 新型城市社区。

  把城市发展作为一个特殊产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城 市发展规律,用经营的理念和思路组织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城市走高效、快速、 健康发展的路子。激活投资主体,变财政一元投资为多元投资。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公交客运 、环境保洁、绿地养护、公共场所等公用设施的建设管理,参与旧城改造、新城开发等项目 建设;积极探索利用BOT等特许权投资方式和项目融资方式,引进外资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继续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冠名、广告等经营权的使用和转让工作,用活城市资源,盘活基 础设施,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良性循环、滚动发展。改革价格管理办法,调整公用设施领 域经营项目价格标准,逐步形成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价格机制,以引导投资,发展公用事 业。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实行原存量 划拨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积极实行招标和拍卖供地,使土地收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资金来 源。推进城市公用事业单位改革,采取有偿使用、拍卖、出租、抵押转让、承包经营等办法 ,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与作业权的有效分离,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和企业化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在扩张市区规模、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的基础上 ,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完善基础设施、 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功能,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发展中小城市,建设小城镇。把发展重点放 在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上,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 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围绕推进城镇化,实施如下配套政策和措施:一是加快户 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 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二是结合机构改革,调整乡镇行政区划 ,成建制撤销或合并部分乡镇,相应调整事业单位布局,实行集约发展,并配套建立精减高 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减轻财政和农民负担,促进小城镇快速发展。改革中心区管理体制,撤 销县级市驻地镇,按照城区建设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居住状况,设立街道办事处,将 事权充分下放,街道办事处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公共服务和社区管理上。三是完善小城镇财政 管理体制,具备条件的小城镇,按照有关法律要求,做到“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并逐步 建立有利于小城镇长远发展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四是建立有利于城镇建设发展的土地置换和 调整机制,在保证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十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是:跳出趋同格局,走特色化的路子,着眼区域间优势互 补和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因地制宜培植主导产业 ,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市区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源增长点,增强县市区经济综合实 力;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增强县市区经济内在活力;拓宽投融资渠道 ,走多元化的路子,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借力发展,借梯登高;跳出地域圈子,走城乡一体 化的路子,做大县城,发展小城镇,搞好市场对接,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芝罘区,借助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繁荣发展社区事业;以卧 龙民营经济园和只楚高科技工业园为载体,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以黄务为中心的南 部新区大开发,高标准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群和生活住宅小区,扩大城区发展空间 ,把芝罘区建设成为全市商贸、金融、旅游、信息、科技、中等教育中心区和现代化文明城区。

  福山区,突出工业主体地位,扩充高新技术产业区,壮大乡镇工业园区,培植机电、电子、 建材、微生物工程等支柱行业,基本构筑起现代化工业城区的主体框架;突出城郊特色,大 力发展城效型、外向型经济,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烟台中心区菜篮子供应基地,发展 大樱桃产业,建成中国大樱桃之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花园式、具有现代化工业城区 特色、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莱山区,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扩张规 模,提高档次。抓好APEC科技工业园和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和新兴朝阳产业,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商贸旅游发达、科技教育先进、城市功能完善 的现代化新城区。

  牟平区,膨胀城区规模,完善城区功能,发展为城市配套服务的相关产业,实现由农村经济 向城区经济的战略转变;发挥山、海、岛、泉特色,包装开发旅游服务业,建成国内高水准 、综合性、多功能的旅游度假胜地和知名旅游热线之一;依托港口、公路、地缘优势,做大 韩国工业园和电子工业城,推进仓储加工产业化,把牟平建设成为韩商投资密集区,成为全 省重要的外向型工业加工区。

  龙口市,依托港口、能源及经济基础优势,全力推进经济国际化,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建设 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加快发育旅游、信息等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 产业层次;培育汽车配件、电子电器、新兴建材、食品加工等优势支柱行业,膨胀壮大南山 、丛林、龙丰、威龙等一批骨干企业,建设全国重点铝型材、精毛纺、葡萄酒生产基地。到 2005年,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兴中等港口城市,力争基本实现现代化,争当全省县 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莱阳市,发挥胶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优势,主动接受烟台、青岛等城市的辐射带动,构筑拉 动力强的市场体系,增强城市功能,繁荣第三产业,使莱阳成为胶东半岛新兴的人流、物流 、信息流集散地;加快发展食品加工、机械加工业,培育汽车工业,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大 力发展外向型高效农业,当好全国农业产业化和农副产品加工出口龙头,建设日韩及东南亚 国家和地区的“菜篮子”。

  莱州市,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农、牧、渔业种苗繁育生产基地,贵金属、非金属矿产采选加 工基地,食用盐出口和盐化工基地,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由资源开发型向深加工、外向型、科 技型转变,培植、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把莱州建成环渤海地区知名的中等港 口工业城市,到“十五”末力争基本实现现代化,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蓬莱市,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打好蓬莱阁“金字”招牌,做大旅游产业,建设现代化海滨风 景旅游城市,确立起蓬莱在胶东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地位;依托现有骨干金矿优势,作大黄 金工业;依托张裕、长城、王朝等著名葡萄酒企业,建设酿酒葡萄基地,开发旅游观光葡萄 园和葡萄酒系列产品,以旅游、黄金和葡萄酒产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到2005年, 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省前茅。

  招远市,巩固黄金工业支柱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黄金深加工和贸易基地;发展电子材料企 业,建成全国重要的铜箔、覆铜板基地;围绕发挥粮油、果品、畜牧等资源优势,壮大发展 粉丝等食品加工业,扩大出口能力;改造提高化学、机械工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环保节 能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到2005年,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省前茅。

  栖霞市,立足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林果业和以食草畜禽为主的畜牧业,重点抓好果 品产业结构调整、产后处理加工、果品批发市场建设,提高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突出工业 主导地位,加快工业化进程,建设现代化山城风景旅游城市,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税增 长点,努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海阳市,实施观念、人才、科技和产业创新工程,合理配置资源,加快发展步伐。围绕发挥 农业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坚定不移实施工 业立市战略,加大民资、外资、科技投入拉动力度,集中发展优势行业和骨干企业,突出发 展民营经济和特色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财税增长点,努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长岛县,立足海洋优势,领先发展海洋经济,着力在高附加值海珍品养殖、海产品精深加工 、海洋生物制品开发和海岛旅游产业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把长岛建设成为渔业发达、环境 优美、综合性现代化海上乐园。同时走出海岛,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增强可持续发展 能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并积极创造条件对外开放。

  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我市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培植财源的重要举措,实行 领导抓、舆论推、政策引、典型带、服务帮,放宽经营领域,拓展发展空间,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对个体私营经济,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 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干预,充分尊重他们的经营自主权。

  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参股、控股企业,壮大 规模实力;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建基地,办企业,拓市场,搞好农产品质量优化和深加工 增值;参与城市经营管理和小城镇建设,使之成为加速我市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鼓励个 体私营经济扩大对外开放,从事出口商品的生产加工和贸易,参与国际市竞争,成为对外开 放的生力军。鼓励个体私营经济进军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 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向“镇、村、园”集中,搞好联片发展,形成产业群 体,发挥规模效益。

  引导个体私营经济适应市场竞争和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加快体制创新,逐步转向公司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有条件的组建有限责任公司 和股份有限公司。搞好管理创新,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 经验和办法,建立包括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和职工参与制度在内 的科学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私营个体业者的法制观念和社会公德,引导 他们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职工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关系,依法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对个体 私营经济的管理,使之合法经营,有序发展。高度重视私营企业党的建设,真正发挥党在企 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对个体私营经济在市场准入、土地征用、产业项目、市场融资、招商 引资、人事管理、职称评定、户籍管理、子女入学等方面,实行与其他经济成分平等的待遇 ,创造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取消个体私营企业在市场准入、生产要 素配置等方面不合理的限制。切实解决私营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私营企业员工与公 有企业员工一样享受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待遇。大力整治针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各种 不规范、不合法行为,坚决维护其合法权益和利益。改革和完善个体私营企业员工档案管理 体制和办法,让员工有安全感和荣誉感,乐于在个体私营企业就业。

  以现有的国家公用电信网和我市广播电视网为基础,建 设宽带干线传送网和多种形式接入网;以试验小区的规划建设为突破口,改造现有的电线电 缆接入方式,推动金桥、金关、金卡、金税等“金”字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实现光纤到 小区、到路边、到大楼、到桌面、到乡村。同时,建设连接国家信息资源交互网的专用局域 网(LAN)和城域网(MAN),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开放式的信息资源交互网系统。重整现 有网络资源,努力实现信息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引导企业增强信息化意识,应用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 统产业,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优化组织机构,提高经营决策能力。建设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和管理系统,广泛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加快生产自动化进程;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销售 、财务等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企业数据处理自动化、信息化;综合分析利用基础数据信息, 辅助企业管理和决策;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实施信息管理;加快企业上网步伐,搞 好域名注册、网络宣传和产品推介,积极开展网上贸易和网上招商活动,基本实现企业对企 业(B-B)的电子商务,企业对消费者(B-C)的电子商务取得明显进展。

  深入推进政府上网工程,在互联网上建立烟台市人民政府框架 ,把市、县两级政府机关整建制上网,建设市政府市级领导决策支持系统、部门电子办公和 信息服务系统、社会公众信息查询系统,实现市政府首脑机关、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工 作部门之间的计算机互联互通,对电子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高效率、高质量地为各级政 府和部门宏观管理、科学决策服务,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大力推行无纸化 办公和网上会议活动,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政务活动透明度。

  建立比较完备的公益型数据库,加快建设电子图书馆、 电子学校、电子医院、电子博物馆等,将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到农业、工业、商业、城 建、社会管理等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加快生产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家庭生活自动化进程 。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在芝罘区集中力量建设一两个信息化建设示范区,示范 区内,建成三线合一的宽带综合通信网络,推行居住小区智能化管理,开展交互式多媒体信 息服务,使小区具备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特征。

  发挥电信、广电网络优势,稳步发展电话和有线电视 基本业务及增值业务,大力发展智能网业务和多媒体服务,为公众提供教育、娱乐、购物、 旅游、医疗等交互式信息服务。积极开拓信息服务新领域,组建一批信息服务咨询骨干企业 和计算机应用服务机构,逐步形成服务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范围广覆盖的信息服务体 系,支持和鼓励信息投资和信息消费,培育和繁荣信息市场。

  强化海洋国土意识,依托我市区位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科研开发优势,全面实施海洋经济 发展战略,搞好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拓宽“海上烟台”建设领域,向海洋要资源、要 生存发展空间,使海洋经济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到2005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左右,把烟台建设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强市,逐步实现海洋经 济发达、海洋管理规范、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生态环境健康的目标。

  抓好渔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的增养殖,走多品种、深加工 、创名牌和外向型的路子,使渔业向外向型和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是发展海水养殖业,重点 发展鲍鱼、海参、裙带菜、海胆、魁蚶、太平洋牡蛎、虾夷扇贝及各种滩涂贝类、名贵海水 鱼类等名特优品种,实行集约化养殖、工厂化经营,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搞好海区结构调整 ,采取稀疏筏架、贝藻间养两条关键措施,扭转高密度海区生态失衡局面。到2005年,海水 精养面积达到3万公顷,养殖产量达到80万吨。二是坚持“近海繁殖、保护,合理利用,加 强远洋渔业”的原则,保持海洋捕捞持续、稳定发展。三是发展增殖业,重点在莱州湾、芦 洋湾、四十里湾、丁字湾等条件优良的自然海湾,建立增殖中心,开展大规模人工放流增殖 ,同时扩大底播增殖品种和面积,提高海区综合产出效益。四是发展水产品保鲜及加工业, 加快研究贝类产品的净化加工技术,扩大名特优水产品暂养规模,改进并增加保鲜保活运输 设备,不断扩大鲜活水产品海上直销规模,带动鲜活水产品基地建设,形成保鲜保活运输链 ;抓好海带、扇贝和低值鱼类的精深加工,增加水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五是发展休闲渔 业,促进渔业和旅游有机结合,共同发展。

  以提取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为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发展新一 代海洋药物和保健产品,扩大现有海洋物质保健品的生产规模,建成海洋药物研究、开发、 生产和出口基地。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在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溴系列阻燃剂、镁钠钾系列产品, 建成全省重要的出口盐基地和盐化工基地。

  以高精尖和实用型为方向,发展造船、渔用机械、海洋仪器仪表工 业为主的海洋机械制造业,使其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港口建设和船舶改造,壮大海运实力。建立和 加强国际航运情报信息系统,合理配置运力,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大洋 航线,巩固和发展与我市港口和海运企业的联系,大力开辟新航线,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 海运体系。配合国家搞好渤海油田开发工作,努力为油田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围绕海洋石油和矿物的勘探、开发,发展工程安装、设备维修、产品运输、生活服务和海 上救助等海上工程服务业。

  推广优良新品种、新品系,发展区域化、良种化、特色化葡 萄基地,实行不同品种合理搭配、优良品种适地适栽和脱毒苗木定植栽培,在满足本地食品 企业原料需求的前提下,适度扩大种植面积,建成全国葡萄、葡萄汁、原酒供应基地。到2005年,新发展酿酒葡萄基地10万亩。以市农科院“烟台市葡萄苗木繁育推广中心”为龙头, 加大新品种(系)的引进、繁育、推广力度,实现良种化。鼓励酿酒企业建立稳固的原料基 地,鼓励国内外酿酒企业来我市发展基地生产,实施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适度发展鲜 食葡萄生产,优先发展晚熟、耐储藏、耐运输的优质新品种,推广保护地栽培和“果菜”间 作立体种植模式,设计开发系列化、专用化特色葡萄包装产品。

  扶持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培育发展有地域特 色的葡萄酒庄园,大力发展适合市场需求的干红、干白、白兰地等系列葡萄酒,高、中、低 档并举,以高、中档为主,开发特色酒、精品酒,保持葡萄酒生产在国内的龙头地位,使烟 台葡萄酒成为国际葡萄酒知名地域品牌之一。到2005年,干红、干白葡萄酒国内市场占有率 达到1/3以上,白兰地系列扩大到80%以上。进一步打响张裕品牌,壮大张裕集团,保 持中国葡萄酒名牌的竞争优势。鼓励发展中小葡萄酒企业,壮大葡萄酒产业总体实力。以张 裕集团、威龙集团、中粮长城(蓬莱)等为主体,依托烟台至蓬莱、龙口旅游热线,适度建 立各具特色的葡萄酒庄园,严格实行产地管理,标明葡萄酒产地、品种、年份,提供种植、 管理、采摘、酿造、品尝、选购及葡萄酒文化介绍全方位服务。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 资金来烟投资葡萄、葡萄酒产业。加强葡萄酒行业管理,努力使葡萄生产与葡萄酒企业和葡 萄酒市场的发展相协调。

  恢复一年一度的国际葡萄酒节,与果蔬会结合 起来,统筹运作,将烟台国际葡萄酒节和果蔬会办成全国性经贸活动,以此提高烟台知名度 ,促进对外经贸。将芝罘区“解放路”北段恢复为“张裕路”,树立张裕百年民族工业的形 象和地位。建设烟台张裕葡萄酒博物馆,展示张裕葡萄酒文化历史,展现张裕公司的传统酿 酒工艺,开放张裕百年地下大酒窖,宣传丰厚的张裕酒文化。发挥《华夏酒报》和国家葡萄 酒检测中心设在我市的优势,开展葡萄酒业信息交流,弘扬葡萄酒文化,引导消费者饮用葡 萄酒。在城市重要地段展示国际葡萄·葡萄酒城标志,在市区适宜地段规划建设葡萄长廊, 开发建设仿真式建筑或观赏葡萄景点,开设葡萄酒展销店,形成浓厚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 文化氛围。

  (一)高度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矛盾“十五”期间,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高度来抓。 继续坚持节水、拦蓄、补源“三为主”水利建设方针,开源、节流与治污并举,综合利用, 依法治水,努力缓解水资源供求矛盾。

  1.有效解决市区供水矛盾。实施门楼水库闸北附坝加固工程,增加拦蓄水量,把门楼水库 调整为向城区供水的专用水库。实施夹河下游宫家岛附近地下截水墙工程,形成总库容2亿 方的地下水库。按照国家和省规划要求,组织实施向胶东地区应急调水工程,尽早将客水引 入市区。根据市区供水需要,适时启动建设老岚水库,从根本上解决烟台市区供水问题。

  2.抓好县乡村水利建设。“十五”期间,对沐浴、城子、龙门口、庵里、留驾、盘石等病 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提高防洪标准和对县城及周边灌区供水能力;对王屋、高陵、庵里、 龙门口、金岭、丘山、里店、留驾等大中型水库灌区进行改造,扩大改善水浇地36万亩;完 成里店、瓦善、迟家沟、沐浴等水库向城市供水工程和莱州湾地区供水项目;新(扩)建38 处乡镇供水工程,增加供水能力10万吨/日;解决236个村庄吃水困难。实施长岛县军民供水 一期应急工程,在10个岛屿建设9处海水淡化站,日供水3390方。推动小型水利工程的改制 和规范化管理。

  3.加强水资源保护。继续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水源地保护规定,加强水源地范围内 的新污染源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积极治理农业面源、工业点源和生活污染,提高水源地水 质,重点建设门楼水库生态保护区。对跨地市行政区的河流和近岸水质,实行断面水质控制 、流域污染总量控制和环境质量综合控制,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重点整治水污染比较严 重的河段区域。在沿海地区新建补源渗井,控制超量采用地下水,防止地下漏斗区和海水侵 染面积继续扩大。新建和加固防潮堤,达到20年一遇防海潮标准。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 水源涵养林带建设,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面积。

  4.加大节水工作力度。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城市”。大 力发展节水农业,“十五”期间,扩大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以上,将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 由目前的0.4左右提高到0.6以上。开发、推广、利用高科技的节水技术,加大工业和饮食服 务行业科技节约用水和污水回用力度,鼓励工业企业采用中水,有条件的积极实行海水替代 ,努力创建“节水型企业”。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投入使用节水设施。有计划地改造陈旧的用水设施和器具,配套建设污水回收利用设施。加 强城市生活节约用水,全面推行节水器具,强制淘汰非节水型器具,逐步实行城市居民饮、 用水分开。坚持实行城市用水定额管理制度,通过计划调控和价格杠杆,促使居民增强节水 意识。分类调整提高水资源费,鼓励使用地表水,限制开采地下水,建立与城市发展和水资 源现状相适应的水利行政管理体制,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严格水利执法,逐步把水利事业 纳入法制化、产业化发展轨道。

  (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立烟台在整个环渤海经济圈和国家南北大通道中交通枢纽 城市地位

  港口。加大港口改革力度,合理确定港口功能与分工,组建港口企业集团,实行统一调配, 增强整体活力和竞争实力。把港口技术改造与功能调整结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增强通过 能力和集疏运能力,形成以烟台港为龙头,客、货轮渡兼备,内外贸结合,功能互补,连贯 全市沿海的港口群。“十五”期间,新增生产性泊位12个,其中万吨级泊位9个,港口货物 设计吞吐能力达到3870万吨。烟台港,在理顺关系的基础上,发挥现有能力,增强其国家主 枢纽港的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推进烟台港三期第二阶段建设,实施西港池航道加深工程, 满足大型船舶进出港需要。借助烟大铁路轮渡,大力发展滚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设计烟台 集装箱吞吐能力36万标箱。通过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将公路、铁路、航空与海上运输有机 结合起来,发展专特快运输,建立大宗货物交易市场,加速国内外客、货双向流动,逐步使 烟台港成为我国北方大港。扩建龙口港东港区,推进烟台港八角港区建设。新建蓬莱港东港 区等6个码头,新增能力600万吨。

  铁路。全面完成蓝烟铁路复线、德龙烟铁路及烟大铁路轮渡工程建设任务,确定我市辐射省 内、连接长江三角洲至东北地区间陆海铁路通道的枢纽地位。蓝烟铁路复线年完成烟台火车站及广场改造。德烟铁路大莱龙段,争取2002年竣工,并开工 建设龙口至烟台段。到“十五”末,全市铁路设计通行能力达到4500万吨以上;客运接发旅 客达到550万人次,货运接发量达到1500万吨,分别比“九五”末增加18.5%和50%。

  公路。实现主干线公路高速化和县乡公路网络化,基本建成现代化公路主框架,到“十五” 末,高速公路达到357公里,高等级公路达到3300公里以上,公路密度达到45公里/百平方公 里。烟栖高速公路2001年建成通车。加快建设烟台—潍坊高速公路,争取2003年建成通车。 开工建设烟台—蓬莱、三山岛—城阳、荣成—兰州(烟台段)、文登—三山岛(栖霞以西) 、蓬莱—寨里以及轸格庄—牟平等6条一级公路改造项目,争取“十五”期间全面通车。县 乡公路总里程达到3850公里,硬化路面120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达到1200公里,公路铺装率 达到60%。

  航空。完善配套烟台机场,进行候机厅扩建改造、停机坪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保障设施, 适度增加国内航班密度,争取开辟烟台至日本名古屋及东南亚等国家的新航线万吨。

  开发利用安全、高效、无污染的新能源,配合国家推进海阳核电项目;采用洁净煤发电技术 ,搞好烟台发电厂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示范工程(IGCC项目);争取建设龙口电厂 35万千瓦燃气调峰机组;推进海阳抽水蓄能调峰项目;抓好海岛风力发电项目。积极争取省 里支持,增强省网对我市电网的供电能力,积极搞好城网改造,抓好清泉寨22万伏和保税区 11万伏等电网改造项目。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生产力布局要求,围绕基础设施、能源、原材料和高技术产业等, 筛选确定158个全市“十五”重点项目,总投资815亿元,占“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的50%以上。对重点项目,要加强领导,分工负责,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配套资金 ,加大协调、调度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做到投产一批,筹建一批,储备一批,滚动 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继续努力争取更多的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计划,金融部门要加 大对重点项目、特别是高科技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保证财政贴息技术改造项目配套贷款及 时到位;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对承担重点建设项目的企业,帮助争取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 争取有部分企业到境外和国内创业板市场上市,在资本市场上获取更多资金;加大在国内外 转让现有基础设施经营权和股权的工作力度,通过存量调整增加对重点项目的增量投入。

  坚持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基本国策,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真正建立在人口素质提 高、资源合理利用、生态平衡、环境整洁的基础上,促进人类与自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

  坚持不懈地实施计划生育,落实人口目标责任 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经济、行政等措施,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人口 政策和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等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开展 育龄人口生殖保健优质服务,逐步建立起控制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规完备的人口与计划 生育保障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把人口压力转化成发展经济 的积极力量。

  搞好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与开发、保护,认真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在实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保证重点工程用 地,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各类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坚持占补平衡的原 则,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力度,保证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逐步提 高土地质量和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合理开发黄金、水泥原料、石材 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初步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基本保持我 市主要矿产的储量供需平衡。重点抓好黄金矿山结构调整,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依法整顿 矿山开采秩序,制止非法采矿、乱采滥挖,杜绝破坏性开采;推广使用先进的采选、冶炼技 术和设备,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继续实行严格的休渔期 制度,降低近海捕捞强度,推广轮养、间养等生态型养殖技术,通过提高工业和生活污水排 放处理率,降低海水污染,使近岸海域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划要求。严格执行有关旅游资源 保护的法律、法规,严禁在海滨、岛屿和山体开山炸石,破坏植被,逐步修复已被损坏的地 形地貌;保护自然岸线和沙滩礁区、防风林带,除港口建设和海上游乐项目外,严禁挖滩填 海;搞好海岸150米以内地带的绿化、林化和美化,形成良好的海岸空间;控制和规整海边 养殖区、海产品加工区,解决海滨养殖污染问题;对于革命遗址、历史性街区、古遗址、古 墓群等文物古迹,要严格保护,及时修缮。

  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对 新上项目,继续坚持“耗水大不上,耗能高不上,污染重不上”的“三不上”原则,严格落 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在预防的同时,全面推进工 业清洁生产和IS014000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实施污染总量控制,逐步削减污染物总量; 对排污大户进行重点管理,关停无法解决污染问题的企业,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设备 ,有效治理废气、废水和废渣造成的污染。近期,重点整治桃村镇区域水污染和养马岛海域 污染,继续抓好芝罘区西部工业区、诸由观、北沟、徐家店、中桥、臧家庄、解家庄、大庄 头8个区域的空气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削减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量,使这些区域的 整体环境有较大改善。

  按照山地林果牧生态农业、丘陵油粮果牧生态农业、 沿海平原粮果菜生态农业三大类型进行区域化布局,着重抓好山丘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 小流域治理工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工程、秸秆无害化处理工程、生态农业生物链工程建设 ,加快建立基本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农业系统,基本扭转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势头 。“十五”期间,完成封山育林150万亩,彻底消灭荒山荒滩;通过堵口、加宽等措施,造 林植补3万亩,完善提高沿海防护林;按照国道、省道每侧4行树、县乡公路每侧2行树的标 准,全面绿化干线公路;搞好农田林网建设和四旁植树,加强小城镇和村庄绿化;消除城区 内裸露山体,高标准建设城市门景,在城市周围和县市区驻地重点部位建设一批精品绿化工 程,形成山区、平原、沿海、村镇完备的生态体系,林木覆盖率达到32%。切实抓好森林防 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森林、园林管理水平。十七、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规定,增加国家公务员工资;根据本地社会平均工 资和企业经济效益确定企业人员工资,实现个人工资与劳动贡献紧密挂钩,并通过实行经营 者年薪制、按生产要素分配等方式,增加实际收入;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规范企业工资 支付行为,合理调节不同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 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在农村,坚持发展经济和减轻农民负担“两 手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强化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倡导适度超前消费; 积极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完善个人信用体系,放宽个人消费贷款条件,降低首付标准;加强 城乡水电路讯等公共设施建设,完善消费品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改善居民消费环境;优化 消费结构,在满足人们“衣、食、用”消费的基础上,增加服务性消费,培育教育、文化消 费,推动住房、汽车、信息和旅游休闲消费,促进消费热点向“住、行、娱”等方面发展, 拓宽高层次消费领域。

  坚持先富带后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 与,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程。利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经济 扶持力度,给予欠发达地区更多的人才、技术和项目帮扶,鼓励和引导县市区间的对口支援 和协作开发。市里继续抓好海阳和门楼库区扶贫开发,组织实施对栖霞市帮扶工程,搞好城 市特困职工帮扶救助,各县市区重点抓好欠发达乡镇、村和农村贫困户扶贫开发,在消除贫 困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卫生事业,加快实施区域卫生规划, 合理配置和调整卫生资源的总量、功能、层次和布局。深化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全行业 管理,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包括卫生服务、医疗保障与卫生监督执法三位一体的卫生体系 。以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切实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合 理布局县乡村卫生服务资源,完善医疗、预防、保健三级网络,继续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 工作目标管理,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查体、慢性病防治、全科医疗和临终关怀等全方位 、多层次的卫生服务,并健全医院与社区的双向转诊制度,做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 ”。提高公民健康意识,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规划建设烟台妇女儿童保健院。到20 05年,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体育事业,完成市体育 中心各项设施建设,使之达到能举办全省综合性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和国际单项体育比 赛的能力。各县市区根据实际建立自己的体育场馆,各居民小区、街道办事处和乡镇逐步增 设便民健身体育设施。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争创全国体 育先进县、全国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和先进乡镇活动,体育人口力争达到总人口的40%。 抓好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加强市县两级体校建设,调整充实竞技体育训练项目,提高训 练的科技含量,积极向国家和省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体育的总体实力,竞技 体育水平继续保持全省三强地位。深化体育改革,完善体育市场管理法规,积极鼓励和支持 社会力量办体育,全面发展体育产业,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国体育强市。

  1.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 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规范和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逐步提高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保证基金征缴与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增长水平同步,基本养老金 待遇水平逐步向合理的替代率水平过渡;规范完善三资、私营、个体企业参保办法,建立依 法登记、申报缴费、监督检查等规范的运作机制,强化基金征缴;完善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办 法,推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形成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保险 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相结 合,加快改革进程;调整统筹范围,实行分类管理,机关和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之外 的所有事业单位,逐步实行与企业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坚持政府推进 ,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稳步发展,巩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果,提高投保率、投保面和投 保额;完善投保机制,健全政府为核心的收费工作体系,强化监督和监管;搞好基金运营, 调整投资结构,优化投资组合,强化运营程序和纪律。失业保险,扩大失业保险基金征缴面 ,提高收缴率,基本建立覆盖所有城镇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基金来源稳定的失业保险制度 ,确保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医疗保险,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起覆盖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新型医 疗保险制度,以及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等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 工伤保险,全面推行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工伤认定程序和监督制度,保证基金安全有效 运行。生育保险,适时调整保障水平,规范待遇项目和给付标准,提高保障能力。加强和完 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市贫困人口救济补助标准。统一建立社会保险管 理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监督机构,实施行政管理、基金经办、监督检查密切 配合、相互制约的机制,提高社会保险综合管理能力。

  2.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大力推进社会福 利社会化,建立并完善城市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发展。在抓好现有国 家办社会福利机构改革的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并完善社 会福利社会化的投资主体、管理方式、服务对象、服务队伍新机制,完善政府调控、民办公 助、法人管理的市场运行机制,基本建立起覆盖面广、档次不同、标准不一的社会福利服务 机构,养老福利机构床位率达到15‰以上,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和广大居民的生活需求。规 范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在巩固发展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扩大救助 范围,将应保障的对象全部保障起来,提高保障标准,并确保保障金发放率达100%。深入开 展拥军优属活动,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证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达到 或略高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进一步推进拥军优属工作的法制化、社会化,促进优抚安 置政策的全面落实。深入开展城市“心连心”、农村“手拉手”社会互助活动,确保社会帮 扶率达到95%以上。加强气象、防震减灾系统工程建设,增强防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

  3.积极发展老年人和妇女儿童事业,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老年人事业,加大政府 投入,尽快在教育、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建立起适应老龄化的体制,并动员全社会力 量,积极发展老年人事业。加大现有养老院、敬老院、福利院建设投入,扩大规模,提高档 次,确保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无劳动能力的“三无”老人全部得到供养;改变养儿 防老的传统观念,逐步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社会化养老体系,积极鼓励社区、企业、 宗教团体、慈善机构和个人创办养老机构,发展各种形式的老年公寓,实行专业养老队伍和 自愿者相结合,举办不同形式的托老服务,形成政府部门、社会、个人共同承担、相互补充 、协调发展的社会化养老机制;鼓励发展老年文化、老年教育、老年体育、老年娱乐等多项 老年人产业。妇女事业,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改善妇女的发展环境,提高妇女 的科学文化素质,初步完善妇女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法律赋予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 会及家庭生活的权利得到落实,实现妇女的全面进步。儿童事业,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优 化儿童成长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全面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

  1.努力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立足于发展经济和促进充分就 业,把就业问题与经济结构和城乡布局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统盘考虑,协调推进,在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社会各方面开发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和 生产经营项目;在挖掘一、二产业就业潜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扶持劳动者从 事社区、物业、旅游、信息等新兴服务产业;在培植壮大骨干企业的同时,注重扶持中小企 业发展,使其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体;在扩大国有、集体企业就业门路的同时,大力发展非 公有制经济,实行国有、集体、合资、独资、个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就业制度,鼓励非公 有制企业吸纳劳动者,鼓励劳动者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逐步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吸纳劳动 者就业的主渠道;在提高城市吸纳安置劳动力能力的同时,鼓励和扶持小城镇发展,使小城 镇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城市新增劳动力新的增长点;在立足本地开发就业岗位的同时,配 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鼓励和引导劳动力向西部地区转移,向国外转 移,实现劳动者异地就业。积极促进军人家属就业和再就业。

  2.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健全和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按照劳动力市场现代化、科学化、规 范化的“三化”建设目标,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在建成五区劳动力市场区域网的 基础上,尽快实现全市职业介绍机构联网互通,建成大容量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库,通过网络 信息的收集、传递、反馈,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快捷、准确、方便的职业介绍服务,对城 乡劳动力资源进行统筹开发、管理和使用。同时,开展为下岗、失业职工管理档案、代缴社 会保险等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业务,优化市场就业服务环境,引导下岗、失业职工转变就业观 念,实行市场就业、自谋职业。

  3.大力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加快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的调整和重组 ,建立综合性培训基地,开展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总结完善“政府购买再就业培 训成果”试点经验,建立再就业培训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努 力走出一条培训与促进就业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的社会化培训路子,提高劳动者就业特别 是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能力。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就业准入 控制,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

  4.加快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妥善解决下岗失业职工基本生活问题 。从“十五”开始,所有下岗职工全部出站,通过市场就业;对新出现的企业富余人员,不 再作为下岗职工进站保障,而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实行经济性裁员,与企业解 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直接进入市场,完全通过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调节就业,暂不能就业 的,享受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期满后,仍未就业、生活特别困难的,按规定享受城市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

  5.规范企业用工和减员行为,调控失业率。全面巩固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建立稳定和谐 的劳动关系。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终止和解除行为,建立规范化的劳动合同管 理机制,通过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管理,进一步理顺劳动关系。加大劳动监察、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信访、劳动行政复议工作力度,加强执法监督,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制定实施企业 经济性裁员具体办法和操作程序,使经济性裁员依照有关法律和程序规范运作,严格把好审 批关,防止企业借机不负责任地向社会排放人员。健全完善社会失业人员登记制度和社会失 业率监控预警系统,妥善解决隐性就业和隐性失业问题,并根据保障能力和社会就业容量, 对失业率进行宏观调控。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培养“四有”公 民为目标,继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教育,努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 思想道德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 美德建设。坚持教育疏导方针,把思想教育同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根据城市建设跨世纪发展要求,结合每个时期的工作重 点,围绕“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广泛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加强文明社区建 设;以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为重点,建设一批高标准文明窗口单位;以文明小城镇建设为重 点,文明家庭、文明村建设为基础,推进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大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保持“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巩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加强文化教育设施建设,建成烟台开埠纪念馆,规划建设烟台市 博物馆新馆、烟台科技馆、烟台青少年宫和烟台国防教育展览馆,改善市直专业剧团的排演 条件;各县市区建成设施配套、功能齐全、评估达标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 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实施精品工程,繁荣文艺创作,努力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民族风格、 地方特色和思想性强、艺术水平高、效益好的作品和剧目。全面发展社会文化事业,以各类 创建活动为契机,以艺术馆、文化馆和文化站为基本阵地,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鼓励社 会办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村镇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 化、家庭文化等,努力营造浓厚的群众文化氛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依托文化事业主体业 务,大力兴办文化娱乐业、演出业、影视业、文化科技业、文博美术业、文化培训业、文化 旅游业等文化产业,逐步实现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过渡、同市场经济接轨。发展文物事业, 对全市所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扩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影响,争取有1~2个市县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强化文化市场管理,理顺文化市 场管理体制,净化与繁荣并举,为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普及科学文化知 识,反对愚昧迷信,开展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创造崇尚科学、尊知重才、 好学上进的浓厚文化氛围。

  广播电视业,重点是更新摄、录、编、播设备 ,向数字化过渡,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培育特色节目、名牌节目和名牌主持,提高服务质 量,并积极利用广播电视宽带网络资源优势,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开展数据多媒体业务 ,构筑广播电视信息化产业体系。到“十五”末,全市有线%以上。新闻 出版业,重点是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改善经营,提高质量,规范市场,促进有序竞争,实 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搞好档案馆(室)建设,积极发展档案事业。

  认真贯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 依法行使职权,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作用,促进决 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侨务政策,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 ,调动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选举制度,抓好 农村民主理财,提高村民参政议政水平;切实加强国有、集体企业用人、财务等民主管理, 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民主管理形式。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对 关系全局的重大政策措施和建设项目,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科 学论证。坚持依法治市,强化依法行政,明确政府的行政职能,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 和评议考核制,实行行政复议制度,强化政府内部监督,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提高行政执法 水平,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 开展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认真落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 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任务,建设勤政、廉洁、高效政府。继续坚持司法 公正、公开制度,深化审判方式和检察方式改革,提高执法水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提高律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国家权力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对司法工 作的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 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 分子,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加大打击走私力度,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坚决打击 各种邪教组织和非法宗教势力,有效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健全国防教 育体制和国防与战时动员体制,加强交通战备、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完成“十五”计划各项任务,关键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坚定不移 地向着规划目标迈进。抓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矛盾,做到计划目标具体化,责任人格化,工作日程化,抢时间,争速度,上水平,加快发展步伐。把规划的实施纳入依 法行政的轨道,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对于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方向、重点工程和重要政策,严格按计划实施,不得随意更改。将“十五”蓝图作为鼓舞人心的旗帜,加大宣传,唱响主旋律,创造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激励全市人民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勇于攻坚,为实现“十五”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宝塔支持asp源码吗怎么用手机操作电脑端上网功能asp源码哪里可以免费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