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再次确认了一下国产浏览器的核心代码都是从美

再次确认了一下国产浏览器的核心代码都是从美国公司复制粘贴过来的

  作为一个有着8年浏览器内核研发经历的程序员来分析这个问题。目前全球主流的浏览器内核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谷歌的chromium浏览器,后来延伸的名字叫blink;一种是微软的ie浏览器,内核叫trident,但由于对于自己的生态已经转向谷歌的blink框架,一种是火狐的浏览器,内核的名字叫gecko;当然有一些嵌入式的设备的浏览器,属于定制版本范畴大部分用的webkit的内核。谷歌浏览器的内核最早就是沿用的webkit但在开发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弊端,而且webkit当时的框架主要基于单进程的方面,对于谷歌浏览器这种多进程的机制方面多有不便,于是谷歌全面发力做成了今天的blink内核框架,但是主导思想还是基于W3C的标准去执行。

  浏览器内核主要是C++代码来完成,算是比较复杂的软件框架了,其框架的复杂度不亚于安卓框架,主要解决一个网页如何从服务器拿到数据,进行下载解析最后渲染到浏览器上,并且还要跟着W3C的标准一直要更新,如果不是借助开源的力量如果单纯靠一个企业的力量去维护开发一个浏览器内核,如果不是有极强的财力支撑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即使是谷歌这样有实力的企业也是在借助开源的力量在维护这个生态。

  在讲国内浏览器生态之前先讲讲国内软件发展行业的现状。目前国内程序员大部分是基于国外的框架进行设计开发,能够实时跟上国外主流开源框架的更新的,并且能够吃透其内在基本运行原理的技术人员都是少数的存在,这部分人员最忙的时候就是在大版本的迭代的时候,而且需要对于软件的框架有个深层次的了解,本人有幸经历过几次大版本的迭代,需要修正的细节需要对框架有足够的了解,否则在更迭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国内浏览器这块主流框架基本上都向谷歌的blink靠齐了,还有一部分继续沿用webkit框架,已经很多企业慢慢放弃自己之前的自主创新的思路了,因为浏览器标准更迭以及性能的改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国内的浏览器市场已经趋于稳定,已经很少有企业再在这个上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做这件事,最多就是在这个内核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定制asp教程,而且浏览器已经大局已定,即使投入很多的财力未必能开拓出一条新的路子怎么查找asp源码信息记录查询结果,而且用户群体基本上趋于稳定,大的企业已经把这个市场瓜分了,变数已经很小了。

  正因为如此这个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量相比当初已经少了许多,更多是在一种维护作用,很多浏览器内核的开发人员已经选择了转行,大家都需要生存或者开拓新的路子。这基本上就是国内浏览器开发人员的现状,当然也会有一些山寨的浏览器做简单的定制植入私货,推广自己的产品,所以有时候有些用户在点击下载一个软件的时候,其实安装了一个换个风格的浏览器,这种大部分是基于谷歌开源框架,在应用层面换个界面然后在插件里面加上自己的推广私货。也有之前的同事去单干做此类开发去了,也是为了生存。

  按照国内软件企业的实力,开发出一个浏览器实力是有的,因为很多开源浏览器领域,中国程序员贡献的代码量不在少数,但问题在于开发出来,谁来使用谁来牵头构建生态,国内的浏览器厂家会来替代嘛,一系列的问题都要解决,构建生态的能力也是国内软件企业所欠缺的,这点和操作系统何其相似,国内已经有大厂具备开发能力了,但又有多少人跟进,华为的鸿蒙系统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功能和性能比谷歌公司能差多少,甚至在某些功能模块上面表现更优异。目前阶段不适合盲目的跟进,在未来新的方向集聚力量一击而中,同时加强自己的创新,这才是当前该做的事情。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